“十五五”城市环保集团业务成长战略

 
 

摘 要

 

进入存量发展时代,城市环保集团普遍面临外部市场竞争及内部业务转型的双重压力。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我国环保产业发展背景及未来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针对城市环保集团高质量发展诉求,提出了业务转型拓展的四种成长战略,即市场渗透、市场开拓、产品开发和业务开拓,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环保集团  业务转型  成长战略

 

 

一、概述

 
图片

环保产业是指为实现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所提供的技术基础和装备保障的产业。主要包括先进的环保技术、环保产品和环保服务。作为城市经济、安全、生态运行的公共基础产业,近年来随着我国环保市场化进程加速以及诸多环保政策驱动,环保产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根据生态环境部《2023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2022年全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约2.22万亿元,较2021年增长约1.9%;2018-2022年,环保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5%。现阶段,我国已形成涵盖上游环保研发和设备制造产业、中游环保工程、下游运营服务为主的全链条环保产业体系。并且为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中国环保产业体系正在向低碳、绿色、循环发展等领域快速拓展。

图1-1 环保产业链

从企业规模来看,我国环保企业在数量上以小微型企业为主。根据生态环境部2023年调查的19193家环保企业,大型企业占比3.12%、中型企业占比23.85%、小微型企业占比73.03%。而受益于国家政策积极引导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在环保产业众多参与者中,一些省市通过提前谋划,将地方相关国有资产梳理整合,组建成立国资环保集团,并不断通过并购、合资、参控股等方式整合业务资源、扩大市场份额。城市环保集团中,既有光大环境、北控水务、首创环保等拥有优秀设计、建设、运营能力的跨区域环保集团,也有统筹资源、资金能力强的地方环保集团。

表1-1 典型城市环保集团(单位:亿元)

注:除特殊标记外,均为2023年公开数据

随着环保市场已进入存量市场竞争阶段,在各地加速整合环保资源,省级环保平台设立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环保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城市环保集团普遍面临增量市场减少、政府支付能力减弱、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等多重挑战。城市环保集团需要思考如何在现有业务基础上,推动自身实现更高层级的发展。

 

二、业务成长战略选择

 
图片

目前很多集团企业,都是以密集性的成长战略发展起来的。密集型成长战略最早由战略学家安索夫首先提出,是一种在现有的业务领域内寻找未来发展各种机会的战略,即企业充分利用现有产品或服务的潜力,强化现有产品或服务竞争地位的战略。

对于城市环保集团来说,策略性地选择符合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业务成长战略,能够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率、拓展市场份额,实现集团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根据现有市场、新市场以及现有产品、新产品四个要素之间的两两匹配,本文针对城市环保集团提出了市场渗透、市场开拓、产品开发和业务开拓四种细分成长战略。

图2-1 城市环保集团业务成长战略2×2矩阵

(一)市场渗透

市场渗透战略是现有产品和现有市场的组合,是指现有的市场环境和产品服务范围内,企业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创新和优化服务,深度挖掘市场潜力等措施,提高传统业务的市场占有率。

对于城市环保集团来说,市场渗透战略是其实现业务扩展和市场份额增长的重要手段。该战略的核心在于利用自身在污水/垃圾处理、危废处置、环境治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经验,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创新和优化服务、降低成本等方式,深度开发现有市场,挖掘潜在用户,提高市场占有率。特许经营权是实现市场渗透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政府授予的特许经营权,使城市环保集团能够在特定区域内独家经营环保相关业务,实现对区域市场的快速占领。

例如成都市兴蓉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兴蓉环境,000598.SZ)成立于1996年,公司以污水处理业务起家,逐步发展成为成都水务龙头上市公司以及国内领先的城市综合环境服务商。公司业务涵盖水务和环保两大板块,水务板块包括自来水制售、污水处理服务和供排水管网工程等;环保板块包括垃圾渗滤液处理、污泥处置、垃圾焚烧发电以及中水服务业务。

其中在水务业务板块中,旗下排水公司于2009年获授成都市中心城区(不含成都高新西区污水处理厂的特许经营区域范围)30年污水处理特许经营权。使公司污水处理基本实现对成都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兴蓉环境大力推进市场渗透,提升市场占有率。2013年,公司与成都高新区管理委员会签署协议,获得了在成都高新区中和组团提供污水处理服务30年的特许经营权。至此,兴蓉环境污水处理服务范围拓展至成都市中心城区(含高新区)和部分周边区县。根据公司披露数据显示,2023年,兴蓉环境污水处理业务占成都全市超91.6%的市政污水处理市场。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87亿元,水务业务实现收入64.19亿元(自来水制售24.43亿元、污水处理服务30.24亿元、供排水管网工程9.52亿元),占比79.37%。

表2-1 兴蓉环境已签订的污水处理特许经营权(成都市)

 

图2-2 兴蓉环境2019-2023年业务经营情况(单位:亿元)

注:数据来源公司年报

(二)市场开拓

市场开拓战略是现有产品与新市场的组合,是城市环保集团扩大市场区域范围,将现有产品或服务拓展至其他区域,减少对单一市场区域依赖。通常,环保集团可采取新设区域公司、股权合作或建立战略联盟等方式实现业务跨区域发展,提升开拓效率。

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瀚蓝环境,600323.SH)成立于1992年,2000年在上交所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为佛山市南海供水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公司17.15%的股份,实际控制人为佛山市南海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公司初期业务以供水为主,2004年、2005年、2011年跨入污水、垃圾焚烧、燃气领域,现专注于环境服务产业,形成了“固废处理为拓展核心、水务能源协同发展”“一体两翼”的业务格局。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5.41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121.77亿元,占比97.1%。

图2-3 瀚蓝环境股权结构(2023年)

固废处理业务为瀚蓝环境核心业务,贡献主要业绩。截至2023年末,瀚蓝环境已为包括广东、福建、湖北、湖南、河北、辽宁等在内的全国16个省、自治区共35个城市提供了固废处理服务。项目涵盖涵盖焚烧发电、压缩转运、餐厨垃圾处理、农业垃圾处理、污泥处理业务等产业链各个环节。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实现固废处理业务收入64.33亿元,占总营业收入比重51.3%。近年来固废业务增长稳定,2019-2023年业绩复合增速为24.82%。

图2-4 瀚蓝环境纵横一体化“大固废”全产业链

注:图片来源公司年报

(三)产品开发

产品开发战略是新产品与现有市场的组合,是指城市环保集团依托自身在环保领域的核心能力和资源,丰富产品业态满足现有市场中客户新的需求,或者从产品差异化角度出发,对新的业务产品进行构思设计、测试和推出。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城市环保集团通过将环保相关的经营活动纳入企业体系之中,实现业务全产业链的延伸,以不断向经营深度和广度发展。核心在于保持与环保领域的紧密联系,利用现有优势进行业务拓展,以降低市场风险并提升企业的综合效益。环保产业链通常由上游原材料供应,中有环保产品、工程建设与服务和下游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废处理、土壤修复等具体应用领域构成。

江西洪城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洪城环境,600461.SH)为例。洪城环境成立于2001年,由南昌水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主发起人设立。2004年6月,南昌水业集团将所属青云水厂、朝阳水厂、下正街水厂全部经营性资产注入洪城环境,公司以供水企业身份在上证所挂牌上市。作为南昌市重要的公用事业运营主体,洪城环境定位于“中国一流的环境产业综合运营商”,在经过系列资本运作后,业务由成立之初单一的自来水生产和供应逐渐拓展至横跨城镇供水、污水处理、固废处理、清洁能源、环境治理等多个领域。目前公司主营南昌市范围内的自来水供应和燃气销售及工程安装,以及江西省全境及省外的污水处理等业务。

图2-5 洪城环境股权结构图(2023年)

截至2023年末,洪城环境总资产229.06亿元,净资产89.25亿元。2023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0.48亿元,较上期增长3.43%,其中自来水、污水处理、燃气分别实现收入9.66亿元、23.98亿元和20.03亿元,占总营业收入比重12.0%、29.8%和24.9%。此外,公司其他业务收入26.81亿元,占比33.3%,包括给排水工程、固废处理、设备销售、检测及运维服务等。

表2-2 洪城环境2019-2023年业务经营情况(单位:亿元)

注:数据来源公司年报

2021年,公司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了南昌水业集团持有的江西鼎元生态环保有限公司100%股权,新增了固废处理业务。由此,洪城环境业务进一步由传统水务+燃气延伸至以生态环境为核心的城市综合环境治理服务,形成了更加丰富多元的环境产业格局。2023年,公司固废处置业务实现收入7.67亿元,同比增长4.2%;实现毛利率41.38%,成为公司毛利率最高的业务板块。目前,公司打通了包括垃圾焚烧发电、渗滤液和浓缩液处理、餐厨垃圾处理等在内的固废处置全产业链,并掌握了多种类固废处置的综合服务能力,努力发挥水务、环保共生发展的协同效应。

(四)业务开拓

业务开拓战略是指企业的发展、扩张是在现有产品或业务的基础上增加新的产品或业务,以保持创新力和竞争力,实现企业发展的战略。城市环保集团通过拓展市场化新业务,多赛道发展创造新的增长。实践中,环保集团可通过收购、合资及战略联盟等方式降低业务开拓风险,实现共建共赢。

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北控水务,0371.HK)前身为上华控股,1992年在港交所上市。2008年北控集团收购上华控股并更名为现名,同年收购中科成环保并进行混改。截至2023年末,北控环境建设有限公司持有公司41.03%股权,是公司控股股东,北京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作为一家综合性专业化水务环境服务商,北控水务通过开展新项目及收购,公司业务实现快速扩张,现形成了以供水及污水处理服务、水治理建造服务为主业,技术服务及设备销售协同发展的经营格局;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5.19亿元,同比增加14.12%。

表2-3 北控水务发展历程

基于现有的核心能力及客户需求,北控水务积极探索在新能源领域的业务发展机会。金彩控股2013年在港交所上市。2015年5月,金彩控股向北控水务和中信产业投资基金以及其他投资者配售股份,完成18.7亿港元的资金募集。其中北控水务出资14亿港元,持有金彩控股34.95%股份。2015年8月,金彩控股正式变更为“北控清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聚焦光伏发电业务,致力发展为中国领先的清洁能源综合服务商。根据财报数据显示,公司收入构成主要由光伏发电、风电业务及清洁供暖业务构成,营业收入从2015年不足3亿港元升至2017年的100.4亿港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89.4%;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约15.6亿港元,同比增长209%。

三、结语

 
图片

对于城市环保集团来说,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业务成长战略至关重要。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环保集团既要思考如何基于现有市场进行存量保有、存量提升和存量创新,同时还应把握行业发展规律,积极拥抱变化,通过资本运作、技术创新等实现企业新市场的开发以及业务的多元化经营,推动自身从公益性生产企业向综合型环境服务商转型,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